杜甫五古《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大历五年(770)春,时杜甫居潭州。(诗有“洞主降接武,海胡舶千艘”句,李勉大历四年春至广州,至今,平叛已有成绩。)重表侄:姑之子为表兄,姑之孙为表侄。姑之上,祖姑之子孙为“重表”。祖姑之上,其子孙仍称“重表”。王砅(lì),事迹不详。评事:大理寺评事。《唐六典》卷18大理寺:“评事十二人,从八品下。”南海:南海郡。指广州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34:“岭南节度使。广州,南海……管县十三:南海,番禺。”
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(杜甫)
我之曾老姑,尔之高祖母。尔祖未显时,归为尚书妇。
隋朝大业末,房杜俱交友。长者来在门,荒年自糊口。
家贫无供给,客位但箕帚。俄顷羞颇珍,寂寥人散后。
入怪鬓发空,吁嗟为之久。自陈剪髻鬟,鬻市充杯酒。
【注释】老姑:对最小姑的称呼。李商隐有《祭韩氏老姑文》。曾老姑:最小的曾祖姑。据考,王砅高祖为唐初名相王珪(570-639),高祖母叫杜柔政。杜甫的曾祖父叫杜依艺。杜依艺和杜柔政是堂兄妹。杜柔政即杜甫的曾祖的最小的堂妹,故称曾老姑。
归:女子出嫁。《说文》:“归,女嫁也。”《桃夭》(诗经)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《公羊传》隐公二年:“妇人谓嫁曰归。”《新婚别》(杜甫):“生女有所归,鸡狗亦得将。”
尚书:王珪祖父为南梁尚书令王僧辩。王珪在贞观八年(634)任礼部尚书。《新唐书-王珪传》:“王珪,字叔玠。祖僧辩,梁太尉、尚书令。”“(贞观八年)帝念名臣,俄召拜礼部尚书。”
房杜:房玄龄、杜如晦。均贞观名相,并称“房谋杜断”。交友:朋友。《隋书-元亨传》:“亨年十二,魏恭帝在储宫,引为交友。”
客位:《孔子家语-冠颂》:“醮(jiào)于客位。”王肃注:“户西为客位。”《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》(梁-沈约):“宾阶绿钱满,客位紫苔生。”《赠虞十五司马》(杜甫):“过逢联客位,日夜倒芳尊。”
箕帚(jī-zhǒu):畚(běn)箕和扫帚;以箕帚扫除。《礼记-曲礼》:“凡为长者粪之礼,必加帚于箕上。”
羞:《说文》:“羞,进献也。”
髻鬟:妇女发式。《美人分香》(唐-孟浩然):“髻鬟垂欲解,眉黛拂能轻。”剪髻鬟:典“剪发待客”。《晋书-陶侃传》:“侃早孤贫,为县吏。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,时仓卒无以待宾,其母乃截发得双髲,以易酒肴,乐饮极欢。”鬻(yù):粥;卖。《田家》(唐-杨颜):“莳蔬利于鬻,才青摘已无。”《遣遇》(唐杜甫):“石间采蕨女,鬻菜输官曹。”
【大意】俺的曾老姑,也是你的高祖母。你的高祖未显达时,俺这个曾老姑嫁到尚书家为妇。隋朝大业末,您高祖与房杜皆朋友。即便有长者来到门前,灾荒年只能自糊口。家贫没供给,待客之位只是箕帚。少顷进献颇为珍贵之物,人散之后啥也没有。进来后奇怪你高祖母鬓发皆空,听后感叹良久。她自说是剪掉了髻鬟,市上卖掉用以买酒。
上云天下乱,宜与英俊厚。向窃窥数公,经纶亦俱有。
次问最少年,虬髯十八九。子等成大名,皆因此人手。
下云风云合,龙虎一吟吼。愿展丈夫雄,得辞儿女丑。
秦王时在坐,真气惊户牖。
【注释】上云、次问、下云:《古诗十九首》(魏晋):“上言长相思,下言久离别。”
虬髯:《酉阳杂俎》前集卷1:“太宗虬须,常戏张弓挂矢。”
风云、龙虎:《易-乾-文言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《夔府书怀》(杜甫):“社稷经纶地,风云际会期。”
儿女丑:《后汉书-来歙传》:“欲相属以军事,而反效儿女涕泣乎!”《诗品》(梁-钟嵘):“尤恨儿女情多,风云气少。”
真气:人体元气;帝王气象。《素问-上古天真论》:“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;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”《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》(唐-王维):“臣闻仙祖行化,真气临关;圣人降生,祥光满室。”
【大意】先说天下大乱之时,宜与英俊之才交厚。刚才偷着看几位贵人,个个是经纶之手。再问那个最年少的,满脸虬髯岁数只有十八九。各位将来能成大名,皆是经此人之手。再说风云际会,风虎云龙大声吟吼。愿你们一展大丈夫之雄,抛弃儿女情长之丑。秦王李世民当时在坐,帝王气象惊动每个户牖。
以上24句所述王珪早年与房杜及秦王结交事,史载如下:《旧唐书-王珪传》:“始,隐居时,与房玄龄、杜如晦善,母李尝曰:'而必贵,然未知所与游者何如人,而试与偕来。’会玄龄等过其家,李窥大惊,敕具酒食,欢尽日,喜曰'二客公辅才,汝贵不疑。’”考房杜传,于史不甚相符。
及乎贞观初,尚书践台斗。夫人常肩舆,上殿称万寿。
六宫师柔顺,法则化妃后。至尊均嫂叔,盛事垂不朽。
【注释】贞观:太宗年号。贞观元年(627)至二十三年(649)。
践:登上。《礼记-明堂位》:“周公践天子之位。”《新唐书-王珪传》:“珪推诚纳善,每存规益,帝益任之。封永宁县男、黄门侍郎,迁侍中……坐漏禁近语,左除同州刺史。帝念名臣,俄召拜礼部尚书。”台斗:喻宰辅重臣。(台,三台星;斗,北斗。)
六宫:皇后寝宫。正寝一,燕寝五,合为六宫。《周礼-天官-内宰》:“以阴礼教六宫。”郑玄注:“六宫谓后也。”《长恨歌》(唐-白居易):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”
嫂叔:嫂和叔。此处指王珪夫妻二人。盛事:大事;美事。《典论-论文》(魏-曹丕):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。”《陈拾遗故宅》(杜甫):“盛事会一时,此堂岂千年。”
【大意】到了贞观初年,你高祖先后登上侍中、尚书这些“台斗”。他的夫人常乘着轿子,到宫殿向皇后称颂万寿。皇后寝宫都要学其柔顺,她的行为法则用来教化妃后。夫妻二人均是至尊之位,如此美事真是永垂不朽。
凤雏无凡毛,五色非尔曹。往者胡作逆,乾坤沸嗷嗷。
吾客左冯翊,尔家同遁逃。争夺至徒步,块独委蓬蒿。
逗留热尔肠,十里却呼号。自下所骑马,右持腰间刀。
左牵紫游缰,飞走使我高。苟活到今日,寸心铭佩牢。
自注:昔邺下童谣曰:青青御路杨,白马游紫缰。
【注释】凤毛:《南齐书-谢超宗传》:“帝大嗟赏,曰:'超宗殊有凤毛,恐灵运复出。’”《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》(杜甫):“欲知世掌丝纶美,池上于今有凤毛。”
五色:《说文》“凤之象也,麟前鹿后,蛇颈鱼尾,龙文龟背,燕颔鸡喙,五色备举。”
左凤翔:杜甫曾避寇白水县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2:“同州,冯翊四辅……始皇并天下,京兆、冯翊、扶风并内史之地……武帝更名左冯翊……后魏永平三年改为同州……白水县,望……属左冯翊。”遁逃:逃走。《过秦论》(汉-贾谊):“九国之师,遁逃而不敢进。”
块独:孤独。《九辩》(屈原):“块独守此无泽兮,仰浮云而永叹。”《鸣皋歌送岑征君》(李白):“块独处此幽默兮,愀空山而愁人。”
游缰:马缰;借指车马。《晋书-五行志中》:“青青御路杨,白马紫游缰。”《柳枝词》(唐-段成式):“公子骅骝往何处,绿杨堪系紫游缰。”
铭佩:感念钦佩,牢记不忘。《建平王谢玉环刀等启》(梁-江淹):“垂光既深,铭佩更积。”
【大意】凤凰幼雏无凡毛,五色之毛唯尔曹。以前安史作乱时,乾坤像沸腾,哀鸣声嗷嗷。俺客居同州白水县,咱们两家一起逃。车马被抢只能徒步,俺被孤独地弃于蓬蒿。暂时停留时彼此相熟,你奔走十里为俺大声呼号。自己下来所骑马,右手握着腰间刀。左手牵着紫马缰,使我高骑马上飞快跑。从那时苟活到今日,患难之恩心中铭记牢。
乱离又聚散,宿昔恨滔滔。水花笑白首,春草随青袍。
廷评近要津,节制收英髦。北驱汉阳传,南泛上泷舠。
家声肯坠地,利器当秋毫。番禺亲贤领,筹运神功操。
大夫出卢宋,宝贝休脂膏。洞主降接武,海胡舶千艘。
【注释】青袍:青色袍子;学子之服;借指学子。《古诗》(魏晋):“青袍似春草,长条随风舒。”《渡江》(杜甫):“渚花张素锦,汀草乱青袍。”
廷评:同“廷平”。大理寺评事。《唐六典》卷18大理寺:“评事十二人,从八品下。《汉书》云:'宣帝地节三年,置廷尉平,秩六百石,员四人。’其务在平刑狱,故曰廷平。至后汉光武省右平。唯置左平。魏晋以来,不复云'左’,但云廷尉平。”
节制:节度使。《旧唐书-杨国忠传》:“国忠以身领剑南节制。”英髦:俊秀杰出的人。《辨命论》(梁-刘孝标):“昔之玉质金相,英髦秀达。”
传:驿车;驿站。《左传》成公五年:“晋侯以传召伯宗。”《史记-田儋列传》:“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。”《后汉书-陈忠传》:“发人修道,缮理亭传。”
泷:泷水。今武江。源出湖南,南流至韶关。《水经-溱水注》:“武溪水又南入重山,崖峻险阻,崖岭干天,交柯云蔚,霾天晦景,谓之泷中。悬湍回注,崩浪震山,名之泷水。”上泷:或指泷水上游。舠(dāo):如刀的小船。《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》(唐-李白):“我来扬都市,送客回轻舠。”
利器:锋利之器;喻杰出才能。《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》(陈-徐陵):“精兵利器,势勇雷霆。”《后汉书-虞诩传》:“不遇盘根错节,何以别利器乎?”
大夫:李勉。《旧唐书-李勉传》列传81:“李勉,字玄卿,郑王元懿曾孙也。……大历二年来朝,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。……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。番禺贼帅冯崇道、桂州叛将硃济时等阻洞为乱,前后累岁,陷没十余州。勉至,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翃并力招讨,悉斩之,五岭平。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,勉性廉洁,舶来都不检阅,故末年至者四十余。在官累年,器用车服无增饰。及代归,至石门停舟,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,投之江中,耆老以为可继前朝宋璟、卢奂、李朝隐之徒。”
卢宋:卢奂,宋璟。《旧唐书-卢奂传》列传48:“子奂,早修整,历任皆以清白闻……天宝初,为晋陵太守。时南海郡利兼水陆,环宝山积,刘巨鳞、彭杲相替为太守、五府节度,皆坐赃钜万而死。乃特授奂为南海太守。遐方之地,贪吏敛迹,人用安之。以为自开元已来四十年,广府节度清白者有四:谓宋璟、裴伷先、李朝隐及奂。中使市舶,亦不干法。”
脂膏:油脂。《礼记-内则》:“脂膏以膏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凝者为脂,释者为膏。”《后汉书-孔奋传》:“时天下未定,士多不休节操。而奋力行清洁,为众人所笑,或以为身处脂膏,不能以自润,徒益苦辛耳。”
洞主: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。《旧唐书-王翃传》列传107:“自安、史之乱,频诏征发岭南兵募,隶南阳鲁炅军。炅与贼战于叶县,大败,余众离散。岭南溪洞夷獠,乘此相恐为乱。”
接武:步履相接。形容人多拥挤。《抱朴子-崇教》(晋-葛洪):“面墙之徒,比肩而接武也。”《史通-忤时》(唐-刘知几):“蓬山之下,良直差肩;芸阁之中,英奇接武。”
【大意】乱离之中聚而又散,长期以来悔恨滔滔。江边的水花在笑俺白首,青青的春草随你的青袍。评事职务近于要津,岭南节度使收罗了英髦。北走长安经汉阳驿站,南游广州登上泷之舠。家族的名声岂能衰落,咋能用锋利的宝剑抵挡秋毫?由番禺爱才的节度使带领,你神奇的谋划功夫得以实操。李勉大夫的廉洁超出卢奂宋璟,绝不侵吞南海的珠宝民脂民膏。投降的洞主比肩接武,海上的胡人商船多达千艘。
我欲就丹砂,跋涉觉身劳。安能陷粪土?有志乘鲸鳌。
或骖鸾腾天,聊作鹤鸣皋。
丹砂:《晋书-葛洪传》:“以年老,欲炼丹以祈遐寿,闻交阯出丹,求为句漏令,帝以洪资高不许。洪曰:非欲为荣,以有丹耳。帝从之。洪遂将子侄俱行至广州,刺史邓岳留不听去,洪乃止罗浮山炼丹。”
鲸鳌:《送任畹评事赴沂海》(唐-姚合):“必当展长画,逆波斩鲸鳌。”
骖鸾:仙人驾鸾鸟云游。《别赋》(梁-江淹):“驾鹤上汉,骖鸾腾天。”吕向注:“御鸾鹤而升天汉。”鹤鸣:《鹤鸣》(诗经)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”毛传:“言身隐而名著也。”郑玄笺:“喻贤者虽隐居,人咸知之。”
【大意】俺也想学葛洪到岭南炼丹,但跋山涉水觉身上疲劳。安能就此埋于粪土?仍有志向驾驭鲸鳌。不能乘鸾飞腾天空,姑且像鹤鸣于九皋。
【诗意串述】这首诗共76句。首4句写重表关系。俺的曾老姑在“尔祖”未显时嫁到你家。尚书指王珪。接着12句补叙“尔祖未显时”。大业末,您的高祖与房杜皆朋友。家贫没供给,“灾荒自糊口”。待客之位放箕帚。客来时“羞颇珍”,客走后一无所有。客人进门奇怪你高祖母鬓发皆空,听后感叹良久。她自说是剪掉了髻鬟,市场上卖掉用以买酒。(用典极赞曾老姑。)“上云”14句续写曾老姑“自陈”。先说天下大乱之时,宜与英俊之才交厚。刚才偷看几位贵人,个个经纶手。再问那个年少的,满脸虬髯岁数十八九。各位将来成大名,皆是经此人手。再说风云际会,风虎云龙大声吟吼。愿你们一展大丈夫之雄,抛弃儿女情长之丑。秦王当时也在坐,帝王气象惊户牖。“秦王”8句写尔祖之显。到了贞观初,你高祖先后荣登侍中、尚书。夫人常乘轿子,到宫殿向皇后称颂万寿。皇后寝宫都要学其柔顺,其行为法则用来教化妃后。夫妻二人均至尊之位,如此美事永垂不朽。(以上38句写王砅家族渊源。)“凤雏”16句忆患难相助。凤雏无凡毛,五色之毛唯尔曹。(承上启下。)安史犯上作乱时,举国沸腾哀鸣嗷嗷。俺客居同州白水县,咱们两家一起逃。车马被抢只能徒步,俺被孤独弃蓬蒿。逗留期间才彼此相熟,奔走十里为俺大声呼号。自己下来所骑马,右手握着腰间刀。左手牵着紫马缰,使俺高骑马上跑。从那时苟活到今日,患难之恩心中记牢。“乱离”16句写王砅赴南海。聚而又散,悔恨滔滔。(承上启下。)江边水花笑俺白首,青青春草随你青袍。(离别之景。)评事职务近显要,岭南节度使收英髦。北走长安经汉阳驿,南游广州登上泷舠。(身兼朝职及幕职。)家族名声岂能衰落,咋能用锋利的宝剑挡秋毫?由番禺爱才的节度使带领,你神奇的谋划功夫得以实操。(赞王砅。)李勉大夫的廉洁超出卢奂宋璟,绝不侵吞南海珠宝民脂民膏。投降的部族首领比肩接武,海上的胡人商船多达千艘。(赞李勉。写此诗时,李勉上任近一年。其廉洁和政绩史有记载。)末6句写感受。俺也想学葛洪到岭南炼丹,但跋山涉水太疲劳。安能就此埋粪土?仍有志向驭鲸鳌。不能乘鸾飞天空,姑且像鹤鸣九皋。(结尾精彩。)
参考文献:李煜东《新见《大唐故侍中礼部尚书永宁懿公夫人杜氏墓志铭》献疑》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》2024(2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